模版源自清代,表现却很现代,这个艺术展藏着2019年度流行词
张杰、徐文涛、张炼,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社会身份在学者、艺术家、教育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中转换,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红利,也面临社会急遽转型期的阵痛。展出的60余幅作品,横跨二三十年,作为其艺术创作的缩影,视觉图像表达深受东西方两种“文明互鉴”的影响。
张炼的代表作镜像山水系列,融汇东西,,将北宋山水和西方油画结合,追求复合式艺术语言。“看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图》时,非常感动。它虽然是清代画,却有很多抽象元素,说明中国笔墨早就有抽象元素,只不过我们没有像西方艺术那样突显出来。”因此,创作此次展出的《残扇》系列及《搜尽奇峰打草图2019-A》时,张炼决定回望传统,把传统的图像图式,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进行挪用、嫁接,“在颜色、手法处理上,和传统水墨有区别,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张杰作品《桥3》
艺术家张炼的《搜尽奇峰打草图2019A》,模版源自清代山水画家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图》,表现形式却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带红的丝网印刷术。张炼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坦言,他所从事的西方版画专业,中国早在隋唐就有版画印刷,但直到19世纪30年代,西方才有新兴版画。“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学的是西方版画,但生在楚地,一直受楚文化追新逐奇、融汇南北的影响。”
徐文涛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多创作于2017~2019年,主题从人体叙事转向宏大叙事,表达艺术家对全球化潮流、区域性矛盾的关照,记录时代变化和发展趋势,在色彩上却趋于单纯,像旧照片一样,以股市为背景的蓝色《做空》,观众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用相机拍摄的整个构建图像。
长江网12月8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胡芯蕊)8日上午,“重构——张杰、徐文涛、张炼作品展”在汤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作为@武汉2019系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艺术家跨媒介、跨画种、跨中西方重构各自风格,令人联想到2019年年度流行词“融梗”“文明互鉴”。
张炼在《搜尽奇峰打草图2019-A》前接受采访 记者周满珍 摄
另外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同样融入照片、拼接等多种样式。张杰的《月光》《江山多娇》系列,采用拼接的照片,“用图片更加有新闻感,有过去在老影楼里拍照的记忆”。
张炼作品
张杰作品《月光》
徐文涛作品《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