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酱油业务增速趋缓,强势介入小品类
其中,金标生抽、草菇老抽产品重新包装升级,逐步向特级金标生抽、特级草菇老抽等中高端产品升级。高鲜酱油类酱油增长迅猛,大单品味极鲜已实现超10亿级销售规模。
海天酱油业务主要竞争威胁来自中炬高新(600872,股吧)(600872.SH),旗下美味鲜是国内酱油产能仅次于海天的第二大生产企业。定位中高端的厨邦鲜味酱油,主要销售区域华东、华南,已和海天高度重叠。
上述两年,酱油贡献了公司6成收入,成为稳定公司发展格局的“压舱石”。
海天味业(603288.SH)从佛山一家国营小厂,发展到如今市值超2900亿的调味品巨头,酱油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举足轻重。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公司无论进入调味酱、芝麻油、腐乳还是料酒等小品类,均缺乏行业龙头,市场空间大,给海天留住了机会。
2017年和2018年,公司酱油业务收入分别为88.36亿元和102.36亿元,增速分别为16.59%和15.85%;2019年前三季度,为86.78亿元,同比增长13.76%,增速明显放缓。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海天味业不仅“吃在碗里”,更盯住“锅里”,短短几年间,公司陆续收购广东广中皇和镇江丹和醋业,还在江苏宿迁设立生产基地。
突破百亿后,海天味业(603288,股吧)酱油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不得不大力拓展非酱油业务,以维持整体增长。
目前,公司已形成酱油、蚝油和调味酱三大核心产品格局,芝麻油、食醋和腐乳等小品类,成为公司产品品类的补充。
海天另一核心产品调味酱的收入从2009年的5亿元增长到 2018年的20.92亿元,其中,黄豆酱仅用 5 年发展成为收入超10亿元的大单品,招牌拌饭酱上市不久收入突破2亿元。
江苏海天是公司长江以北的大型生产基地,设立于2014年,主要生产蚝油,截至2018年9月,已投产10万吨。
公司把蚝油、酱、醋、料酒和腐乳这些小品类收入囊中,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尚还不能与酱油业务比肩。2018年,蚝油、调味酱实现收入28.56亿元和20.92亿元。
这意味着,单纯靠提价获得收入增长已不太现实。
渠道的扩张和下沉,则成为海天保持增长的又一利器。2017年报显示,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范围同比增长10%以上,当年,从市县向镇村一级下沉,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经销商达到 5640 家。公司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县市,且90%的省份年销售在1亿元以上。
酱油收入增速趋缓
海天在江苏设厂本已让业内剑拔弩张,2017年公司又以4027.10万元收购丹和醋业70%股权,相当于在镇江香醋老字号企业恒顺醋业(600305,股吧)(600305.SH)家门口搭擂台,加上千禾味业(603027,股吧)(603027.SH)在同年收购位于镇江的江苏恒康酱醋,在当地食醋行业已呈三国鼎足之势。
海天也并非进入每一个领域就一定赚钱,广东广中皇在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190.37万元, 2019年上半年净亏1571.64万元;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广东海天国际贸易亏损122.38万元。
2020年1月,海天味业斥资1.69亿元获得芝麻油生产厂家合肥燕庄67%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合肥燕庄和位于宿迁的江苏海天、镇江的丹和醋业,形成海天在长三角地区重要生产企业。三家企业成为公司向北方、西部和华东市场扩张和渗透的战略支撑。东北证券(000686,股吧)在研报中认为,这有利于公司摊低运输及仓储费用。
从公司三五规划(2019-2024)设定的经营增长目标来看,未来5年,公司酱油销量增速被设定不低于12%。
就在这两年里,公司对酱油单价(吨价)提价效果逐渐减弱,2017年-2018年,酱油单价同比分别增长5.5%和0.93%。
2020年伊始,,公司就北上安徽,收购了芝麻油生产厂商合肥燕庄的大部分股权。
西南证券(600369,股吧)研报显示,2018年,公司酱油高中低端产品收入占比已调整至3:6:1,高端酱油占比超35%。
在南方,与设立江苏海天同一年,公司斥资收购主要生产南式腐乳的广东广中皇。企查查显示,广中皇为海天味业全资子公司。
斑马消费注意到,芝麻油是一个久被忽视的细分领域,小作坊加工生产为主,市场销售散装油占据较大份额,竞争格局极为分散。随着燕庄品牌逐渐进入海天的销售渠道,公司对芝麻油市场份额的收割指日可待。
海天味业通过收购介入食醋领域,有着明显的“卡位”意图,旨在中国四大名醋占据的市场中抢到份额。目前,公司食醋年产量达10万吨,已挤进行业前五。
强力进军小品类
蚝油成为公司第二大核心产品之后,更受公司重视,三五规划将蚝油销量增速设定在12-15%。
在酱油产品结构上,公司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在公司二五规划(2013-2018)启动时,酱油品类高中低档收入比例约1:6:3。
酱油之外,公司表现最抢眼的是蚝油产品,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蚝油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02%和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