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之森美术馆“单职业网页传奇梵高展”:梵高何以成为梵高
作者: 单职业私服 来源: zixc.cn 时间: 2020-07-18 阅读: 次
“探究在继续”收集了梵高最后时期的作品,1889年6月底,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调养,并开始画柏树。他发现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方尖碑”,既吸引了艺术家,又挑战了艺术家:“这是阳光下风景中的黑暗地带,但它是最有趣的黑暗音符之一,是我能想象到的最难准确击中的地方。”梵高笔下,这种“巨大的垂直形式的树木”,一棵在此前提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更有名的一棵则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森美术馆借展的是纽约的这件。
“印象派”是本次展览中的“彩蛋”,展示了不常见的印象派大师画作,特别是莫奈的风景画《开花的苹果树》(Apple Trees in Blossom ,1873?)、雷诺阿的人物画《整理头发的浴女》(Bather Arranging Her Hair,1890)等一批深藏于摩纳哥王宫的印象派画作,实属难得。
聚焦于梵高本身,抛却一切繁文缛词,名称走的是日式极简风——“Vincent van Gogh 梵高展”。除了其代表作《麦田》、《丝柏树》、《蔷薇》外,展览还囊括了同时代对梵高产生重大影响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的画作。
第二部分“印象派的影响”分为“邂逅巴黎”、“印象派”、“花开阿尔勒”、“探究在继续”四个小节,梳理了从1886年梵高初到巴黎,直至1890年他去世前夕的作品。
上野之森美术馆是由日本美术协会运营的美术馆,该协会是以日本皇室成员、明仁天皇的弟弟正仁亲王为总裁的公益财团。得益于皇室支持,无论从展品质量、借展规格上,该馆历年举办的艺术大展都堪称世界级水准,中国观众们在关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同时,不妨安排半日行程,体验一下上野之森。
美术馆墙上的展览海报
《田野》,1877年,卡米尔·毕沙罗
《圣雷米疗养院的花园》,梵高
《位于阿涅尔的Voyer d’Argenson公园大道》,1887年,梵高
《橄榄园和两个采摘橄榄的人》,1889年,梵高
《圣马迪拉莫》,梵高
展览汇集了来自世界10个国家及地区的馆藏资源共83件作品,其中一半以上是梵高作品。此次展览得到了荷兰王国大使馆的支持,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拿出了镇馆之作,后者是世界上除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外,梵高作品收藏最多的博物馆。文森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在确立极具个人特色的画风之前,他遇到了“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画家们。展览按照年代为序,他的各个时期均有涉及,透过这些作品的脉络,我们可以尝试去了解梵高绘画的转变历程,以及影响梵高的绘画大师们。
“梵高展”将展至2020年1月13日,随后将至兵库县立美术馆进行巡展。
聚焦于梵高本身,抛却一切繁文缛词,名称走的是日式极简风——“Vincent van Gogh 梵高展”。除了其代表作《麦田》、《丝柏树》、《蔷薇》外,还囊括了同时代对梵高产生重大影响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的画作。
该展分为“海牙学派的引领”与“印象派的影响”两个部分,分别位于一层和二层两个展厅。第一部分“海牙学派的引领”又分为“自学起步”、“海牙学派”、“农民画家的梦”三个小节。
《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梵高
《朱利安·坦古》,1887年,梵高
“自学起步”展示了1881年-1883年最早期的一批创作,这批梵高作品较为罕见,主办方借助了一部分艺术基金会和私人藏家参与借展。“海牙学派”展示作品均来自哈格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Den Haag),为观众普及了约瑟夫·伊斯拉尔斯(Jozef Israels)、安东·莫夫(Anton Mauve)等代表的荷兰传统绘画,对照梵高早期临摹的习作,沉闷昏暗的色彩一如他的“老师们”。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农民画家的梦”就体现了他对乡村题材的热切向往,田间劳作的农夫和墙角端坐的农妇经常出现在他作品中。
“印象派”是本次展览中的“彩蛋”,展示了不常见的印象派大师画作,特别是莫奈的风景画《开花的苹果树》(Apple Trees in Blossom ,1873?)、雷诺阿的人物画《整理头发的浴女》(Bather Arranging Her Hair,1890)等一批深藏于摩纳哥王宫的印象派画作,实属难得。
聚焦于梵高本身,抛却一切繁文缛词,名称走的是日式极简风——“Vincent van Gogh 梵高展”。除了其代表作《麦田》、《丝柏树》、《蔷薇》外,展览还囊括了同时代对梵高产生重大影响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的画作。
正在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举办的“梵高展”呈现了梵高艺术道路的起点与成长过程。
第二部分“印象派的影响”分为“邂逅巴黎”、“印象派”、“花开阿尔勒”、“探究在继续”四个小节,梳理了从1886年梵高初到巴黎,直至1890年他去世前夕的作品。
上野之森美术馆是由日本美术协会运营的美术馆,该协会是以日本皇室成员、明仁天皇的弟弟正仁亲王为总裁的公益财团。得益于皇室支持,无论从展品质量、借展规格上,该馆历年举办的艺术大展都堪称世界级水准,中国观众们在关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同时,不妨安排半日行程,体验一下上野之森。
美术馆墙上的展览海报
《田野》,1877年,卡米尔·毕沙罗
《圣雷米疗养院的花园》,梵高
《位于阿涅尔的Voyer d’Argenson公园大道》,1887年,梵高
《橄榄园和两个采摘橄榄的人》,1889年,梵高
《圣马迪拉莫》,梵高
展览汇集了来自世界10个国家及地区的馆藏资源共83件作品,其中一半以上是梵高作品。此次展览得到了荷兰王国大使馆的支持,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拿出了镇馆之作,后者是世界上除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外,梵高作品收藏最多的博物馆。文森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在确立极具个人特色的画风之前,他遇到了“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画家们。展览按照年代为序,他的各个时期均有涉及,透过这些作品的脉络,我们可以尝试去了解梵高绘画的转变历程,以及影响梵高的绘画大师们。
“梵高展”将展至2020年1月13日,随后将至兵库县立美术馆进行巡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作品以丰富表现力和鲜明色彩著称。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投身于绘画,一生穷困潦倒,饱受精神疾病折磨。被“向日葵”系列深深打动的人们不由得感叹:梵高何以成为梵高?是什么造就了梵高的艺术?这个展览将用一系列绘画作品为观众解开这一谜题。聚焦于梵高本身,抛却一切繁文缛词,名称走的是日式极简风——“Vincent van Gogh 梵高展”。除了其代表作《麦田》、《丝柏树》、《蔷薇》外,还囊括了同时代对梵高产生重大影响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学派和印象派的画作。
该展分为“海牙学派的引领”与“印象派的影响”两个部分,分别位于一层和二层两个展厅。第一部分“海牙学派的引领”又分为“自学起步”、“海牙学派”、“农民画家的梦”三个小节。
《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梵高
《朱利安·坦古》,1887年,梵高
“自学起步”展示了1881年-1883年最早期的一批创作,这批梵高作品较为罕见,主办方借助了一部分艺术基金会和私人藏家参与借展。“海牙学派”展示作品均来自哈格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Den Haag),为观众普及了约瑟夫·伊斯拉尔斯(Jozef Israels)、安东·莫夫(Anton Mauve)等代表的荷兰传统绘画,对照梵高早期临摹的习作,沉闷昏暗的色彩一如他的“老师们”。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农民画家的梦”就体现了他对乡村题材的热切向往,田间劳作的农夫和墙角端坐的农妇经常出现在他作品中。
上一篇:我在动物之森“上班” 下一篇:玩游戏能廋吗?小伙晒用《健身环大冒险》锻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