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孙杨“大冒险”
一个月后,国际泳联宣布孙杨违反了《国际泳联兴奋剂管制规则》第2.3条(拒绝或未能提交)和第2.5条(篡改或试图篡改兴奋剂控制的任何部分)。孙杨对此提出上诉,到2019年1月,国际泳联兴奋剂检查小组公布孙杨胜诉,并明确说明“IDTM公司在2018年9月4日执行的兴奋剂检查是无效的”,9月4日那晚的采集任务并没有正确履行程序,孙杨没有违反反兴奋剂规则。同时,强调除非孙杨本人同意,否则不会公开整个裁判文书,但这份胜诉裁决的细节却很快被澳大利亚媒体披露,在国际上引发舆论。
血检事件发生后不久,IDTM向国际泳联报告了样本无法收集的事实。2018年9月6日,孙杨向国际泳联提交解释,并投诉了IDTM采集人员的行为。
其依据,是他们认为有过2014年“误服”事件后,孙杨在兴奋剂问题上并非初犯,因此在违反《国际泳联兴奋剂控制规则》(FINA DC)规定2.5条的处罚基础上,由4年翻倍至8年。
也许正是这样的表现,让CAS后来在裁判书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述:“令人惊讶的是,在作证过程中,运动员(指孙杨)丝毫没有对他的行为表示后悔,也没有表示过,如果事后看来,采取不同的做法可能更可取。相反,随着诉讼的进行,他坚持自己的立场,将发生的明显错误归咎于他人。”
“他(韩照歧)不在场,如果他错了呢?”仲裁官说。
孙杨提出查看尿检官的资质证明,而尿检官除了身份证,无法提供任何资质证明,孙杨将他请离了现场。紧接着,孙杨发现授权书上没有他和检测官的名字,检测人员里也只有主检官能提供IDTM发行的ID卡副本,一位女性血液采集助手向孙杨出示的是初级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孙杨和他的团队判断这几位检测人员都不具备合格资质,此次检测无效,已经采集好的血液也不能被当成样本被带走。
杭州的初秋经常飘雨,阳光常被湿气和乌云挡住。2018年9月4日,就是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夏末秋初的夜晚,孙杨与一家“受国际泳联委托的兴奋剂检查商业机构”(International Doping Tests & Management ,以下简称“IDTM”)约好,晚上10~11点对孙杨进行飞行检查。
资质问题,是孙杨最关键的“拒检”依据,也是在瑞士仲裁法庭上双方辩诉的一个关键点。然而在2019年11月15日的公开听证会上,这个依据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以下简称“WADA”)驳斥。
而当孙杨在回答中说“我没有说过我坚持要留下样本”时,坐在主席台的仲裁官PHILIPPE SANDS(由孙杨方提名选择的仲裁官)让孙杨再回想一下“是你坚持还是巴震坚持”,因为文件里写的是“我坚持留下血样”,而刚刚孙杨回答的是“我没坚持”,所以希望作出合理解释:“是你在做决定,还是巴医生在做决定?”
武兵曾表示自己不想参与庭审,但他后来又控诉开庭没通知他到场,这两份手写声明都是孙杨后来发在微博上的。另一个细节是,在孙杨披露的视频中,武兵被要求在一份手写的事件说明上签字,他拿起笔时抬头问孙杨:“这对我有没有影响?”
不过,国际泳联也认为,孙杨的行为是拿自己的整个运动生涯做赌博,这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IDTM指派的检测人员来到孙杨平时居住的小区,等了近1小时后,孙杨和他的母亲杨明开着路虎赶到,随后与IDTM的3名检测人员来到小区附近的会所里进行样本采集。那天孙杨穿着明黄色T恤和白色修身裤,一如大众印象里那个活力的形象。
即使被药检风波缠身,孙杨还在2019年拿到了意大利手表的品牌代言。他代言的乐歌人体工学,公开立挺孙杨上诉维权,这也是唯一一个公开声援孙杨的代言品牌方。药检事件后,孙杨代言的相关企业删除了与孙杨有关的微博。兴奋剂违规,是运动员在商业代言合同规则里的禁区,一旦触犯,赞助商有权终止合同,甚至索赔。
尽管从全局来看,孙杨事件中的很多细节都存在争议,而CAS判决的主要依据——采信IDTM的程序符合正当性,孙杨没有理由抵抗检查,即便对检测人员怀疑也应该在事后提起申诉——也显得有些单薄。
听证会从各陈述方9月4日当晚发生了什么开始,随后双方开始答辩,焦点很快落在了前述提到的包括检测员资质、损坏容器等问题上。IDTM方面认为他们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资质证明,即便运动员对检查人员资质情况有异议,也应该提供样本。孙杨方面不认可该解释,在后来的发言中仍强调两人的资质问题,且尿检工作人员存在偷拍照片等不专业行为。
判决宣布后,孙杨的国内代理律师第一时间表示将上诉,孙杨也再次重申,认为2018年9月4日当晚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仲裁官问巴震:“你是否停下来想过,如果你对资质证书的理解有误,会对孙杨有什么后果?”
一方面是巴震要求血样留下,另一方面是主检官要求把外包装带回,于是有了让人惊讶的“敲瓶取血样”剧情,成为听证会的另一重点询问话题。根据当晚敲坏血样外瓶的保安回忆:“一个不高的男人递给我一个瓶子,告诉我用锤子打开瓶子的底部。”
“这是规则要求你做的,对吗?你确实一开始提供了血液。”
被禁赛8年的裁决背后,杨明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也被更多人讨论。杨明今年53岁,曾是浙江女排的主力,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孙杨的经纪人。裁决结果公布后,她在朋友圈说,她对得起领导,对得起组织,却对不起儿子。
CAS还在裁判书中写道:在听证过程中,正如2018年9月4日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发生的那样,运动员试图将事情掌握到自己手中。出乎意料的是,在听证会中途,他突然邀请了一个来自旁听席的不明人士来到庭审桌前,担任即席口译员。他似乎并不认为有必要获得专家组的同意,或以其他方式表明他尊重他人或既定程序的权威。孙杨是世界一流的运动员,有着出色的体育成就;但是,他也不能凌驾法律程序之上。规则适用所有运动员,也适用于他,他必须遵守。
自国际体育仲裁法庭(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s,以下简称“CAS”)宣判孙杨败诉、禁赛8年的处罚之后,冠军孙杨就没有再公开接受采访。虽然他第一时间选择了在微博发布相关照片和视频表达抗议,言辞激烈自辩清白,但CAS公布了长达78页的判决书后,他没有再发布更有利的回击,而是删掉了那4条微博。
孙杨方面选择的翻译公司在现场表现出了极其不专业的水准,以至于无法准确传达问答双方的真实意思,也拖慢了庭审节奏。孙杨和杨明都进行了发言,孙杨曾多次打断提问,表示自己听不明白问题,希望问得更清楚一点。而杨明,则看起来更急于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述事实,她一开始发言就准备从头到尾讲述一遍那天她目睹的经过。
而在孙杨事件充满疑点的事实之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孙杨今年已经29岁了,在一个接近退役的年纪,这份判决可能意味着孙杨提前走向了自己运动员生涯的终局。在他此前29年的人生里,即便年龄不断增长,但他对外始终保持着一个落落大方、健康而不油腻的强者形象。这就使得多年之后,当媒体、CAS及孙杨本人,在还原过去一年的争议时,人们难免对他的一些行为和动机感到惊讶。
“你看到主检官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她给你采集过样本,对吗?”
谁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