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BT单职业传奇 > 文章内容

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白衣执甲逆风行

作者: 单职业私服 来源: zixc.cn 时间: 2020-03-25 阅读:

杨建中说,这在临床医学上非常罕见,好在病人心跳还在。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血压总算稳住了。

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风险。一次,患者张口接受采集时突然咳嗽,濮家源虽然内心也担心被感染,但仍继续稳定双手,确保采集动作干脆利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10多支外省份医疗队在这里日夜奋战。其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带领的“重症小分队”,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团队协同作战、挽救生命。《9mm》诗中所述情形,就是他们在战斗中惊心动魄的一次。

从“辨证施治”到“一人一方”,尽全力治愈患者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一次次同时间赛跑,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不愧是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日复一日,脸上每天都会留下口罩勒痕,濮家源把它看作刻在脸上的勋章。

刚来时,单职业网页传奇,面对近190名在院患者,三人花了三天时间对所有患者情况进行梳理,每名患者情况记在本上、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几例有转为重症苗头的患者及时转院。“绝不能让病人任何症状变化从眼皮子底下溜走。”魏瑜说。

3月18日上午,刚结束第二次医学隔离观察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濮家源回到家中,见到阔别近两月的家人,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1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正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的林杰作为市六医院第一梯队“参战人员”进入医院隔离病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濮家源第一时间请缨,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批医护人员,在1月22日率先投入战斗。

记住所有患者名字和情况,靠的不是“最强大脑”,而是无数次的接触、沟通。

2月11日起,魏瑜和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李晔、江苏省中医院主管护师高娟一道,在战“疫”一线奋战,每天工作超8小时。

打开李晔手机里的图库,满屏都是病人的舌苔照。“一个病人不止一张”,李晔说,多拍几张,是因为戴着护目镜常常有水汽,怕看不清病人的舌苔,而舌苔的特征对医生对症开方非常重要。

手术之后,张美玲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戴护目镜了吗?”医生嘱咐说,戴口罩一定要小心,护目镜暂时肯定不能戴,最好休息。

这边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另一边病房里28岁的王先生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林杰发现后,马上实施无创呼吸机等措施迅疾抢救,并密切盯守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敢放松。

“从医20年,黄石的工作经历注定难忘。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戴着3层医用手套号脉……看着患者的病情不断缓解直至康复,真的很欣慰!”魏瑜说。

坚持到胜利那天,摘下口罩定格最美笑容

虽然工作有苦有泪,但濮家源始终铭记:救治患者是医生的天职,“当我看见全国疫情数字不断下降的时候,我知道,胜利一定会到来。”(记者陈聪、廖君、邱冰清、潘莹、梁军)

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还有很多临时组队的“抗疫组合”,杨建中和周晨亮的“黄金搭档”就是其中一组。

自那一天开始之后的半个月时间,这对“抗疫组合”带领着两个团队,日夜守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

1月21日晚11点,外科12楼隔离病区7床陈先生的监护仪报警。此时,他高烧一周未退,呼吸困难、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情况十分危急。

在这家医院的确诊患者均为轻症和普通型,三人分工合作,对重点病人采取中医辨证施治——魏瑜问询病人症状,高娟仔细记录,李晔为病人舌苔拍照。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治疗小组尽可能地对所有病人采取“一人一方”。

“9mm,大瞳孔,生命濒危,如轰塌的大厦,快得让人混沌哀嚎,来不及反应或者思索,此时,真想让生命多留一会儿……”3月16日,44岁的杨建中在微信朋友圈写下《9mm》这首小诗。

隔离病区并不嘈杂,却充满着危险,这里没有硝烟,却是与死神搏斗的前线。

张美玲的鼻子还有些淤青,但得知鼻子外形和呼吸不会受到影响,她已经很开心了。

但就在第二天,张美玲又出现在科室。“不能戴护目镜,不能进隔离病区,但我可以戴口罩在科室外围,去配药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想跟大家一起战斗。”

“守在患者身边,我才感觉踏实!”林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人闻之泪目。

手术后,病人病情仍然凶险。为了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那段时间里,杨建中和周晨亮这对“黄金搭档”及其团队成员,轮流守在病人身边,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一点点调着参数,硬是把病人的命“守了回来”。

等她转醒时,鼻梁一阵剧痛。拍了CT确诊是骨折,但由于医院上下都扑在抗击疫情上,一时无法手术的她,只得咬牙坚持。

直到凌晨4点,看着两位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两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马上上呼吸机,加大氧流量……”正在病区值守的程波迅速决断,立即抢救。

医院发热门诊设立之初接诊量大,濮家源有时一忙就是10多个小时。对于疑似患者,濮家源会拿一根棉签棒,小心翼翼贴到患者咽后壁采集咽拭子,做病毒核酸检测。

日夜守护重症患者,只为了一个个生命

“兄弟回来了,我必须助他一臂之力!”就在林杰上前线的第二天,医院综合三科医生程波也紧随其后,在第一线并肩作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患者病情稳定中好转,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患者需要气管切开。医院“气切小分队”随即赶来实施手术,杨建中在一旁协同配合。“我和周晨亮主任达成了默契,插管、气切这类高危操作,尽可能不是我上就是他上,我们要保护年轻医生。”杨建中说。

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白衣执甲逆风行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各个方面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没有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就没有我们的命!”现已脱离危险期的陈先生和王先生都已撤掉呼吸机,对日夜守护他们的程医生、林医生充满感激。

“这个病人是7楼37床”“该患者77岁,因为没有人陪护入院后一直情绪低落”“这位男患者因为床睡着不舒服给他换了病房”……说起每名患者姓名和情况,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瑜清清楚楚。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题: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他们口中的这两位医生,就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林杰和程波。

鏖战坚守14个昼夜后,濮家源随第一批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就在隔离观察结束前,濮家源考虑到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请战,毅然重回发热门诊。

开栏的话:

整整两个多月,医院外科12楼就是两人的阵地。他们不言辛苦、并肩战斗,坚守在隔离病区,连医院大门都没有出过。

这坚持意味着什么?每次进病房戴护目镜,都有如刀割在鼻子上那般难受,但她并没有提出撤下火线。2月15日,在医院的多方协调下,张美玲接受了矫正手术。

“那天查房的时候,我把手搭在病人脚背上测脉搏,发现上面已布满紫癜,经快速评估后,认为虽然患者血压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在立即给予液体复苏等积极治疗后,30分钟后病人突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瞳孔扩散,我当时量了一下,9毫米,散到边了。”

致敬,那些在抗疫一线不惧风雨、英勇奋战、奉献坚守乃至献身的英雄!自3月22日起,新华社开设“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栏目,每天选取一个群体,推出一组集束式报道,以“1篇文字特写+1幅动漫图鉴+1个微视频”方式,生动反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惧风雨、顽强拼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奋斗历程。

2月5日早上,武汉街头,刚刚值完12小时夜班的武汉市肺科医院ICU护士张美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回酒店的路上。

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白衣天使奔赴荆楚,各地医务工作者同心聚力,在同病魔的较量中立下头功。

8个软抄本,6个病区,200多个名字,症状、用药、检查报告……在湖北省黄石有色医院,这些持续更新的软抄本记录着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3名队员对患者的用心。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鲁迅说: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的只有这四个人 下一篇:《冠军足球经理03/04》汉化工作展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