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还有多少单职业迷失传奇时间?换帅能唤回经销商的心吗
2005年之前,光明一直是高质量奶的代表,没人会怪光明只发展上海市场,毕竟上海市场至今还是光明一家的天下。而光明的专一、专注,是一些消费者心里追求完美的象征。可是,2005年的回收奶丑闻,让没有危机公关经验的王佳芬为光明树敌无数。
然而,光明的辉煌永远停留在了上市那年。2003年,成立不过四年的蒙牛上市;2004年,伊利前总裁郑俊怀入狱,新总裁潘刚带领着一度停滞不前的伊利,朝着新方向前进;2005年,蒙牛因赞助超级女生,一举完成弯道超车,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营业额直逼伊利。
然而这一切本应属于拥有天时地利的光明乳业。上海市牛奶公司成立于1956年,可直到1996年伊利即将完成上市之际,光明乳业才正式诞生。6年后,光明乳业上市。彼时,光明乳业年营收50.2亿元,而伊利不过40.1亿元,蒙牛才4.59亿。简单说,光明的年营收是二者之和。
做为曾经销量过百亿的单品,如今莫酸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几年莫酸压费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去年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核销完。这在郭总在的那段日子根本不敢想象。一名莫酸的经销商自叹道。
遗憾的是,作为“对手”,在每一个企业最脆弱的时候,光明都没能把握住“机会”。一个市值120亿的企业,其反应速度比蒙牛、伊利这样千亿级别的企业还要来的慢。
其实,光明也曾出现过潘刚和牛根生式的人物,他就是接任王佳芬出任光明总经理的郭本恒。在那个蒙牛、伊利忙着耕耘低温奶的时候,郭本恒把目光瞄向了酸奶。2009年,光明莫斯利安上市,一举突破蒙牛、伊利的包围圈,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产品。
光明集团显然不是好例子。从2015年开始,大量光明的前任或现代负责人因为腐败问题被抓。2015年前党委书记王宗南,2016年光明总经理郭本恒,2017年光明市场部总监、副总经理李柯。与光明集团有合作关系的上海天喔集团老板林建华,2017年底“失联”。
可惜,傲慢与懒散注定了光明不在贝因美、三元这一行列。也让那些以为它专一、专注的消费者再次失望。
在光明乳业靠换帅上头条前,光明靠着所谓网友求光明雪糕涨价,引发了一波情怀回忆,让光明雪糕在微博热搜上停了一段时间。靠刷情怀来引发同情的手段,通常都是那些被外企收购了的品牌,再次回到消费者视线时才玩的策略。堂堂光明乳业竟靠着自己的非主要项目雪糕来引发消费者的关注,真是可怜又可气。
近日,香飘飘(15.780, 0.16, 1.02%)因一个职业经理人离职,迷失传奇sf,股票便跌破了发行价。而光明换帅无论在股市还是竞争对手那里,似乎都没什么反应。仿佛一切发生了,又似乎一切都没发生。人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对于你的一切,外界的不予理会。曾经的乳业第一品牌,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印证这句话的佐证是,南阳莫斯利安的经销商在6月份跑路了。这个经销商本身财力有限,一直靠贷款活着。经营莫斯利安四五年都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如今费用代垫时间长,再加上其它产品的压力,最后只能靠跑路解决问题。
国企凭借着强大的国家资源,拥有很多企业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可激励机制的缺失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招聘不到专业人才;待遇低了,高手不愿意来;待遇高了,集团不同意。所以只能凭借着国企的资源,“对付活着”。不止光明,前段时间的中粮福临门,在找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也是因为给不了别人满意的待遇,只能退而求其次。也难怪,中粮的产品线丰富,却没什么能做到第一的位置。
如何赢得经销商的心?这是光明新的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处在不断动荡中的光明,留给它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如今的光明,可以说是安居一隅。上海是个外地品牌进不来,本地品牌出不去的城市。这些年,光明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常温奶、低温奶是伊利、蒙牛的天下;又错过了奶粉的发展期,让飞鹤成为国产奶粉第一品牌;如今的莫酸,虽然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安慕希、纯甄的夹击下,在市场上,也是节节败退的节奏。
况且,2007年达能在王佳芬卸任后,就全身而退了。要知道2年前伊利也才经历了换帅风波。蒙牛虽然当时一往直前,可那个时候距离蒙牛最差的时代也只有2年。2008年,“全世界”都在喷蒙牛……
相较于伊利、蒙牛一个个优秀的营销案例,我们很难想到光明有什么优秀的营销案例可以分享。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光明固守着上海这个精神家园,真的能做大嘛?
三年后,年轻的老纳去光明面试,口无遮拦地说起光明回收奶事件,彼时,光明的面试官依然抱着“我们没错”的态度。从面试官的傲慢就可以看出,整个光明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反思过。依然认为,这是全行业的事情,只是自己被发现了而己。虽然,往事不堪,但如果光明能及时反思,那么,2008年那场波及全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光明是有机会避免的。
就如同光明的经销商说的那样:虽然,我们都签了光明的全品项,但是除了莫酸,其它的产品我们都不想做。那些产品同质化严重,好多是曾经卖不好的产品又包装再卖……不仅如此,光明员工身上的官僚气也很浓,无论是人员配比还是执行力方向,都与伊利、蒙牛有着较大的差距。而快消行业,拼的就是执行、拼的就是人员配置。
2015年开始,反腐换帅就成了光明的主旋律。昨日,还有一年期满的光明乳业(9.610, 0.01, 0.10%)董事长张崇建,总经理朱航明一齐辞任,由濮韶华出任董事长。在这件事上,光明是厚道的,没有半夜宣布换帅的事,也让自媒体小编有时间来追热点,这点比蒙牛换孙依萍强多了。
在乳制品行业的国有企业中,伊利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是最融洽的。彼时,郑俊怀、潘刚一起被“调查”的日子,当地政府指任了一个负责人,该负责人在潘刚回来后,又将权利还给了潘刚。
2016年,郭本恒被查出在1999年-2014年任职期间贪污330万被判刑6年。
与光明经理的高风险相对应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低工资。2014年光明的财报显示,郭本恒年薪138.8万元,连他拥有的光明股票也不过50余万股。这对于一个创造了百亿销售额的经理人来说,付出与得到是不成正比的。可另一边,伊利的潘刚在2006年底的股权激励近2亿,牛根生2004年身价1.35亿美元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
还有多少时间
而光明呢?2005年,爆发回收奶丑闻,当时光明的总经理王佳芬一句“全行业都有回奶罐”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围攻。
可实际上,中国很多快消品牌都与达能有着这样那样的“旧事”。娃哈哈引入达能的资源,却带来企业的实际发展;蒙牛与达能的合作,也没影响蒙牛紧追伊利的步伐;那些说乐百氏卖给达能后死掉的,大多是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个产品叫脉动。
做为上世纪50年代就存在的乳业公司,内蒙古的回民奶厂1983年迎来了十分关键的人物郑俊怀。在那个供不应求的年代,郑俊怀辞去政府的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了回民奶厂的发展以及改制。1993年回民奶厂更名为伊利,并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1996年伊利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
有不少媒体报道在提及光明发展不好的原因时,大多都指向了一个原因,光明与达能的纠缠。
不断反腐的光明
如今,光明莫斯利安的经销商在谈起郭本恒时,依然充满了钦佩之情:“郭总是一个专家式的管理者,对这个行业真是太了解了。如果他还在,“莫酸”一定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而“莫酸”是莫斯利安经销商对它的亲切称呼。